雅安地震发生后,不少自愿者赶到地震第一线去救援,可是由于灾情严重,环境恶劣部分自愿者也纷纷累倒。因此,救助者个人的素质状况,直接关系着救灾行动的社会效果,影响着救灾目标的实现。小编今天要讲的就是关于自愿者的素质问题。自愿者的热心我们是很赞美和感谢的,但是我们也希望灾情可以稳定下来,那么自愿者的素质就尤为重要。
救灾者的素质,是为历史和社会文明程度所规定的概念。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能够直接同灾害作斗争的物质、技术手段时;人们才能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直接针对灾害的社会性救灾活动。也只有在这时,社会才会提出对救灾者个人素质的要求。
具体分析救灾者的素质结构,包括如下方面;
1) 心理素质
救助者的心理素质与 (常人不同的特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神经系统的感觉官一般优于常人,通过生理和心理选拔的方式筛选的;二是在心理品质方面,尤其是意志品质和认知能力、人格特征方面要符合救援者的要求,(参考;中国国际救援队培训教材系列、救援医疗普及版)救灾者 心理的素质是救灾者从事救灾活动的动力基础。它是一个多层面的、依次递进的结构。其第一个层面,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对遇难者的同情心。人类在长久的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法则的作用而逐渐认识到种属存在的安全对个人的意义。这种对于种属安全的关注会逐渐形成一种潜在的心理趋向。
救灾者心理素质的第二个层面,是人道主义的使命感。它指的是救灾者为实现救灾活动社会目标,经过社会组织而形成的共同心理动力和集体意识。它不同于对遇难者的一般同情心。从形成原因上分析,它是经历人们有
意识组织的结果。是在普遍同情心的基础上的升华,具有共同的目标指向.因而具有更大的推动、激励力量,构成救灾活动组织的心理基础。
救灾者素质的第三个层面,是利他主义的献身精神。这是救灾者心理素质的最高层面,因而并不是每个救灾者都具备的。利他主义的献身精神在救灾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为抢救受灾者的生命及财产,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宁可失去自己的生命,也要挽回遇难者的生存。在精神内涵上,体现了自我价值这是前两个层面中利他主义思想成分的集中体现,表现了救灾者精神世界的最高境界。这种精神的产生既有救灾活动的特定环境所产生的激励作用,又是救灾者个人思想品德、道德长期修养的结果,同时,它也汇聚了平时社会教化的各种因素。
(2) 技术素质
救灾者的技术素质指的是救灾者在救灾活动中运用各种救灾手段的操作能力。在内容上包括一般性技术素质和专业性技术素质.救灾队伍的构成,通常包括两类人员。一是临时动员的军队兵员和民众;二是由医疗、救护、工程技术及各类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救灾队伍。一般性技术素质,通常是对前者的要求,具体内容包括扒挖遇难者、抢救伤员的技术及使用简单救灾工具的能力。而专业性技术素质,则是对后者的要求,具体内容会因救灾需要的不同而变化。
救灾者技术素质的实现受到历史的和社会的各种条件的制约。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具备强大的物质基础,是救灾者技术素质实现到何种程度的前提条件。救灾者技术素质的发挥程度,还受到个人心理和精神条件的制约。也就是说,救灾者的技术素质要求包含着双重性质,既有技术上的要求又有道德上的要求,只有两者高度统一,才能使救灾者的技术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 身体素质
救助者的身体素质包括智力和体力两个方面,它是救助者从事救灾活动的生理基础。救灾作为大规模的社会行动,是以个人的智力和体力的支出为前提的。
前者可具体表现为其技术操作水平和能力,这在前面已有叙述。至于救灾者素质的体力方面,又可划分为两个层面。即救灾者身体的健康程度和他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后者对于救灾者来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灾害的种种情况极为复杂。往往会出现种种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要求救灾者必须具备很强的身体适应能力,无论灾害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季节:无论自然条件多么复杂,物质条件多么恶劣,都能顺利地从事救灾活动。
因此,救助者应具备的三方面素质中,身体素质是实现和具有前两项素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对于一个身体素质很差的人来说,前两项素质再好,也无助于救灾活动。但是,一个身体素质很好的人。前两项素质很差,也不能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救灾者所具备的三项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合格的救助者,承担起实现救灾活动社会目标的责任。
最后小编希望那些身体素质强的自愿者继续留在前线,而相对于较弱或者已经受伤的自愿者可以退守,在外面为雅安祈福,为我们的救援人员让行。最后,雅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