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感兴趣的问题
什么是细菌性阴道病?
月色如水 2024-06-23 06:09:47
推荐回答
月色如水 2024-06-24 11:17:15
这是一种由于*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引起的*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及外*瘙痒灼热的综合征,它的显著特点是*道缺乏炎症,故称为*道病而非*道它的病原学特点是致病性厌氧菌和加德纳菌生长过盛、而兼氧性乳酸杆菌生长受抑制,故称细菌性*道病。其中加德纳菌既非嗜血杆菌,也非棒状杆菌,而是一种尚未归属的新菌种,它单独存在时并不致病。 国外报导,它的发病与性关系混乱有关,比如,在门诊就诊的妇女患病率在33%以上,而健康妇女只有20%左右。国内曾报告,门诊妇女患病率为44%,而妇科门诊妇女患病率为18%。性伴侣数为1时,发病率为15%;性伴侣数为2时,发病率为34%;3-6个性伴侣时,发病率49%;7-10个性伴侣时,发病率为55%;11个以上为67%。上述结果提示,细菌性*道病可能是一种经性接触而传播的疾病。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发病率高,易并发上生殖道感染,故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常育龄妇女的*道上皮细胞生长是受雌激素的刺激,其表层细胞富含糖原,极有利于兼氧乳酸杆菌的生长,它占*道寄生菌的90%以上,故可抑制其他致病性杂菌的生长,形成良性生态平衡。这是因为该菌大量生长占据了上皮细胞的细菌附着部位并消耗了大量营养物质,其他细菌便不能再附着,也无足够营养生长。乳酸杆菌及上皮细胞的酶可将糖原分解为乳酸,*道ph值便维持在3·5~4.5之间,这一酸性环境不利于其他细菌生长。乳酸杆菌还可产生过氧化氢,也起着抑制厌氧菌生长的作用。 当女性性伴侣多,性*频繁时,容易造成*道的外伤,也由于*液的ph值(7·2~7·8)较高,偏硷性,有利于*道加德纳菌和厌氧菌的生长,同时也为致病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厌氧菌产生的脱羧酶作用于加德纳菌产生的某种氨基酸,产生挥发性胺类,故有难闻的鱼腥臭味。胺类使ph值上升,从而抑制乳酸杆菌的繁殖。粘附有细菌的*道表层细胞脱落,使*道分泌物增多,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当妇女使用杀菌剂或肥皂等碱性液体不适当地灌洗*道时,也会抑制正常的乳酸杆菌的生长,让病原菌乘虚而入,结果清洁不成,反倒遭至感染。 当妇女患有细菌性*道病时,会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外*瘙痒和灼热感,这是因为厌氧菌产生的组织胺等胺类可导致局部血管扩张效应所致。细菌的某些代谢产物也能损伤表皮细胞,引起外*局部症状。多、有鱼腥臭味,在月*期或性*时气味尤重。这是由于*液暂时改变了*道ph值,使尸胺、腐胺等的挥发增强。临床检查时可见患者*道口常有稀薄的分泌物,呈灰白色,均匀分布在*道前壁和侧壁,带有泡沫,多系厌氧菌代谢产生的气体所致。相反,正常妇女的*道分泌物为白色、絮状、粘稠,主要聚积于*道后穹窿。 细菌性*道病常可合并炎、剖腹产后发热、产后、羊膜炎及羊膜早破所致的早产。 床检查可见,*道ph值多在4·5以上,取一滴10%氢氧化钾溶液加入*道分泌物中即可闻到带有"鱼腥"味的气体释出。显微镜检查*道分泌物涂片时,可见到一种线索细胞,它是表面附着许多细菌的脱落的*道上皮细胞,整个细胞边缘模糊不清,表面毛糙有斑点,或有大量细小的颗粒。主要用生理盐水湿片或革兰氏染色法镜检。在染色后进行油镜下观察时,可见混合细菌群,包括加德纳菌和其他革兰氏阴性或阳性细菌,但乳酸杆菌缺乏或每视野仅1-5个。 兰氏染色的阳性特征,*道ph>5、*道分泌物胺试验阳性、线索细胞阳性这四种临床发现中的三种即可确诊。根据*道分泌物湿片检查结果不难与滴虫病和念珠菌病相鉴别,它们的特点是分别存在毛滴虫和孢子或菌丝。当然后两种疾病尚有*道红斑或发红、外*红肿、异常特点等其他表现,在临床上并不难区别。 治疗可采用灭滴灵或四环素*道给药,口服先锋霉素,注射氨苄青霉素等药物治疗;也可采用乳酸(0·5%)液、10%洁尔阴、双氧水冲洗*道。治疗需双方同治。本病易复发,可采用*道内放置灭滴灵或四环素的办法预防复发。
大家都关注
有问题 @爱问
Powered by 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