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感兴趣的问题
中学生“网虫”的心理透析与疏导
此情已成追忆 2024-06-22 15:26:05
推荐回答
此情已成追忆 2024-06-24 11:21:31
中学生上网做什么?调查表明: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聊天和发e-mail。是什么使学生们如此痴迷网络呢?有以下几种心态,值得我们教育者研究: 1、依赖和网络成瘾症。 青少年是当前“网络一族”的主要使用者,他们的自控能力、辨别能力较差,看到网络上形形色色的虚拟社会,被深深地吸引进去。 2、孤独和社交恐惧症。 如若终日与电脑终端打交道,缺乏活生生的、有感情的、身体的联系,就容易造成交往能力的下降,产生紧张、孤僻和冷漠等健康问题。 3、矛盾和网络焦虑症。 网络无边无际,瞬息万变,青少年期望着能掌握它、运用它,却又容易感觉到自身的渺小和无能,适应不了困难,在上网青少年中出现焦虑、苦闷和压抑的情绪。 4、失范和网络散漫症。 网络采用的是分散结构体系,具有不可控制性。青少年容易形成脱离社会规范的失范,甚至引起网络出轨行为。 从以上对网虫的分析来看,“网虫”上瘾的原因主要是上的,而不像传统的药物上瘾对人们的影响是生理上的。故不应采用传统的严禁方式,不是封堵而是通过疏与导。其对策如下: 对策之一: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互联网。可邀请专家教师为学生开设互联网知识讨论,上健康网。可以定期开展网上主题活动,引导教师和学生上网的良好习惯。开展上网引导,宣传正确的上网心态,使他们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距。 对策之二:强化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让学生远离黑色网吧。要不断强化对学生进行道德、法制、信念教育,增强学生分辨是非能力,坚决抵制网络垃圾的诱惑,防止出现不良思想倾向。 对策之三:多开辟健康有益的网站,提供服务和治疗。 对策之四: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免疫力”。还应提高自身遵守网络“游戏”规则的法制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 对策之五:健全网上文明行为规范和法规,形成健康向上的主导。 对策之六:培养既懂艺术又懂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型辅导队伍,开展咨询活动。 电脑的普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使用的迅速增长,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场竞赛中,我们只有以一种健康、充满激情的开放心态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才可能使我们的基础教育多一份成功,少一份失败。
大家都关注
有问题 @爱问
Powered by 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