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感兴趣的问题
“哭穷教育”的孩子更出息?不是所有孩子都是王思聪,家长要注意
浅吟旧情歌 2024-06-21 07:21:59
推荐回答
浅吟旧情歌 2024-06-24 11:25:08

与孩子“谈钱“,是每个父母避不开的话题。而中国的家长,似乎不喜欢向孩子透露出最真实的家境。不管家里的经济状况怎样,贫穷还是富有,总喜欢跟孩子“哭穷”,时时刻刻提醒孩子“家里余额不多了”。就连思聪都曾说过,到了16岁才知道家里有钱。

其实,站在家长的角度想一想,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孩子学能节俭、更懂事。但是,这种“哭穷”式的教育,真有那么好的成效吗?事实证明,大部分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的确学会了节俭和努力,长大后有很大的概率凭借自己的奋斗收获不错的人生。

可怕的是生活上“富有”了,但心理上却“穷”了。由于小时候“穷”怕了,不管将来赚了多少钱,都舍不得花,只会紧紧攥在手里。

就如同前两年《人民的名义》里的贪官赵德汉,谁能想到这位喜欢吃面条就咸菜的人却贪污了两亿多的人民币。虽然他已经身居高位,名利双收,但骨子里的自卑是改不掉的,贪污的钱一点没花就是他“穷怕了”的表现,这跟他小时候的家庭教育脱不了关系。

还有前段时间微博上的那个买草莓的故事。一个小孩想吃草莓,但由于太贵了,奶奶舍不得买,这件事惹起了大家的争议。部分人觉得太贵了不划算,的确不该买。而另一部分人觉得,又不是天天买,没什么大不了的,奶奶太抠了。

小编觉得,家长们在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不妨折中一下。几十块一斤的草莓的确是很贵,但不一定要买很多啊。孩子想吃,你可以少买点,买个几块钱的给孩子尝尝鲜不就好了吗?既不浪费也满足了孩子的要求,两全其美。

父母跟孩子“哭穷”,无非是希望孩子可以珍惜劳动的成果,体谅他们的辛苦,养成节俭的性格。但小孩子喜欢好看的、好吃的,对一切未知的事务抱有好奇心也是本性,家长们强迫着他们压抑自己的天性,未免太过残忍。

其实,对于孩子是穷养还是富养,每个人的想法各不相同。但是家长们要知道,聪明的人应该是脑里有钱,而不是心里有钱。不要总是跟孩子说“家里很穷,你长大后要多挣钱”,而是应该教会孩子什么是钱,怎样正确的对待金钱。这样,将来的道路上,他们才不会被“金钱”打败,才能拥有更好的人生。

大家都关注
有问题 @爱问
Powered by 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