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感兴趣的问题
保健品诈骗的方法都有哪些
一切随缘 2024-06-22 19:22:13
推荐回答
一切随缘 2024-06-24 11:44:28

如今社会高度老龄化,子女长时间不在身边,缺少亲情陪伴的老人很容易成为保健品的“俘虏”。保健品诈骗为何专盯老年人呢?我们和漂亮女人街看看保健品诈骗的方法都有哪些吧。

组织免费讲座或免费旅游兜售产品

有些商家名义上是开展免费健康讲座、免费旅游活动,实际则是为了兜售保健品。邀请所谓“专家”、“教授”、“医生”现场谈养生,有些老年人因为盲信“专家”的话而买入保健食品或保健器械,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另有老人在参加义诊咨询、免费体检后,偏听偏信“医生”建议,把治病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保健品上,甚至拒不遵循正规医院医嘱,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健康讲座

推销者抓住老年人体弱多病,渴望健康的心理,办班授课,聚集人气。先讲一些疑难杂症的病症、成因、危害及防治难度,借机夸大所推销产品的效果,忽悠听课者上当购买。

馈赠诱惑

老年人大都勤俭节约,保健品商家往往会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设置附赠小礼品或抽奖,以诱惑其购买保健品。

雇托诱骗

高薪招募推销员,利用老年亲戚、朋友、同事等关系进行游说,推销其产品;请所谓“专家”、“学者”、“权威”在公开场合介绍产品的“特殊疗效”,发布“权威检测报告”;指使他人假冒患者名义写感谢信、送锦旗、现身说疗效;在销售现场制造抢购假象诱骗消费者购买等等。在一连串手段的交互作用下,普通的保健品变成了既治疗又滋补的良药,甚至可以“包治百病”。

高科技”误导

有些经营者以高科技、绿色、健康、进口产品等概念误导消费者,宣称其产品是负离子、超声波、微循环、高氧舱设计等专利技术应用,能包治百病,片面夸大保健功能,促使消费者误以为其所销售的保健品有巨大功效,甚至可以代替药品,同时商家故意回避保健品存在的副作用及不适应症,不告知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损害的信息。

大家都关注
有问题 @爱问
Powered by 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