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天就春节了,每逢过年,很多人免不了走亲访友,这就少不了送礼。保健品就是送礼最常见的物品之一,尤其是从美国进口的各种保健品。
很多人以为,国产的保健品质量无保障,美国的保健品一定会比较可靠。其实不然。最近美国纽约州检察长主持了一项调查,抽查、检测了美国市场上最流行的一些保健品的成分,包括GNC、沃尔玛这些大品牌,结果出乎意料:这些厂商生产的人参、银杏、圣约翰草、紫锥菊、锯叶棕等保健品分别都检测不出这些草药的DNA,也就是说,它们都不含有标识的有效成分,不管贴什么标签,成分都差不多,都是用辅料制成的,主要成分是大米、小麦等。其实就是同一种用辅料做的药片给不同厂商贴不同标签。只有大蒜保健品真的含有大蒜。
这些保健品其实就是安慰剂。什么是安慰剂呢?现代医学要认定一种新药的疗效,要求做有对照的临床试验,把患同一种病的病人随机地分成两组,一组服用要试验的新药,另一组服用与新药外观相同、但不含有效成分只含辅料的假药,但是“欺骗”病人那是真药,这就是安慰剂。对许多疾病来说,服用安慰剂的病人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也有一部分病情会好转甚至痊愈。只有当服用新药的那一组病人好转的比例明显高于服用安慰剂的,才能证明新药的确是有疗效的。
吃安慰剂的病人如果以为自己吃的是真药,病情也会好转,这叫作安慰剂效应。对保健品来说,安慰剂效应会更明显,因为吃保健品的人本来就大多是没病找病的健康人,对保健品效果的评价更为主观。在卖这些保健品的美国网站,可以看到很多消费者的正面评价,纷纷作证这些保健品如何有效、管用。这里面有些也许是托儿,更多的则是真正的消费者,他们吃了不含任何有效成分的保健品也觉得有效、管用,这就是安慰剂效应。所以在现代医学看来,个案是证明不了疗效的,消费者、患者的证词更不足为凭。要证明一种药物、保健品是否真正有效果,必须通过有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
即便保健品含有其标识的有效成分,也不能说明它就真的管用。目前并没有哪种草药类保健品被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了的确有效果——如果证明了,在美国就会获得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成为药物了,之所以作为保健品而不是药物来卖,就是因为还没有被证明了的确有效。按照美国的法律,药物上市前必须证明有效性和安全性,保健品则不必证明,其实也就是让消费者吃个心理安慰。但是保健品并不是纯粹的安慰剂。作为安慰剂不能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成分,而保健品虽然一般来说不含有明显的毒性,但不等于就没有毒副作用。实际上很多
保健品都已被发现了有很多毒副作用,例如上述草药保健品中,人参、银杏能抗凝血,圣约翰草能降低体内雌激素含量,紫锥菊能引起严重的过敏,锯叶棕能干扰性激素代谢等等。美国那些大品牌厂商把这些保健品的有效成分完全去掉,让它们变成纯粹的安慰剂,避免了毒副作用,可谓“业界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