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感兴趣的问题
辅导孩子学习普通话的轻声和儿化
人间至味是清欢 2024-06-01 19:19:52
推荐回答
人间至味是清欢 2024-06-07 09:54:41

每个音节本来都有它固定的声调,但有的音节在词语和句子中,常常会变成一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叫做轻声。特殊韵母er只能自成音节,不能和别的音节相拼,但在我们说话的时候,它可以附在其它韵母的后面,使这个韵母变成卷舌。这就是“儿化”。被它“儿化”了的韵母,叫做“儿化韵”。
在普通话里,轻声和儿化现象大量存在,在辅导孩子时应予以重视。

操作方法

普通话里的轻声和儿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重叠词的后一字一般念轻声。如“爸爸”、“妈妈”。

2.助词、语气词一般念轻声。如“好看的图画”中的“的”、“来吧”的“吧”。

3.趋向动词、方位词常常念轻声。如“上去”的“去”,“家里”的“里”。

4.名词的后缀念轻声。如“桌子”的“子”,“我们”的“们”。

5.一些双音节词的第二个字要念轻声。如“玻璃”的“璃”,“暖和”的“和”。

6.表示小。如“一间儿”,表示房屋很小。

7.改变词性。如“盖儿”,就不仅表示小,而且把动词“盖”变成了名词。

8.表示一定的感情。如“小猫”加上“儿”,用“小猫儿”添上对动物喜爱的感情色彩。

总结

大家都关注
有问题 @爱问
Powered by 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