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也有人称为“耳蝉”,医学名称叫“外耳道耵聍”。外耳道皮肤中有许多汗腺及皮脂腺,它们不断地分泌液体至外耳道中,这些液体量很少,但黏性很大,能将灰尘及皮肤的脱悄粘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聚即形成“耳屎”。
专家解析
耳屎”积聚较多时,会引起耳痒及堵塞感,因此应掏出来。但需谨慎!自己掏耳朵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有人用手指甲、发卡挖耳匙甚至铁签掏耳朵,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发炎、肿胀以及剧痛。即使掏耳时十分小心,但如果形成习惯,频繁掏耳,也会引起肉眼难以看见的隐性破损导致感染。一般细菌感染,使用有效消炎药后会很快好转,但如果诱发霉菌感染,则耳内瘙痒剧烈,会使人坐立不安。另外,如果不小心刺伤耳膜,则可引起听力下降甚至中耳炎,要想恢复听力有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正确方法
最好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则耵聍可自行出来;
尽量不要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
建议不要自己掏耳朵。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可以请别人帮忙。
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
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一周挖耳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