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感兴趣的问题
老人心律失常如何做好康复训练
不甘堕落 2024-06-22 04:06:08
推荐回答
不甘堕落 2024-06-24 11:46:58

晕厥一般可见于室性心动过速、阿斯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高度窦房阻滞、快速心房纤颤、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这是老人心律失常的危害之一,心律失常的老人该如何护理呢?需做好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心律失常患者宜适当地进行些锻炼,如养鱼、种花、散步、练太极拳、保健操、练气功等。只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极差的病人才应长期休息;随季节、气候变化调节生活起居:在气候变化大、季节交替的时候要采取措施,预防感冒,以免加重心律失常的病情;要心胸开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因为患了心律失常而忧心憧憧,那么老人心律失常如何做好康复训练呢?

1、运动的强度:运动强度过大,危险性会增加;运动量过小,达不到使心脏功能改善的目的。恰当的运动量应当是在最大心率的60%-—85%或最大耗氧量的50%一75%,在有氧代谢区,自然步行是有氧代谢效率最高的方式。在没有运动心肺功能设备条件下,最好是通过运动试验确定该个体的实际最大心率(极限量运动试验或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的结果),再根据上述百分比计算出该个体的恰当运动强度(心率指标)。在实际操作中,要强调自觉劳累程度分级的作用,不可盲目按查表所得强制或鼓励患者勉强追求心率“达标”。关于用药情况下运动强度的监控策略,在调整药物剂量时,应相应地改变靶心率。主观用力计分(RPE)法和代谢当量法,则不受血管活性药物的影响。运动强度过大的标志:运动中因呼吸急促而不能自由交谈,大汗,面色苍白,不能坚持运动,心悸。运动量过大的标志:运动后次日早晨感觉疲劳,心率加快或者减慢,血压异常,运动能力下降。

2、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运动的持续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研究证明:在达到最大耗氧量75% 时,只要20-30min 就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也就是说,达到个体最大心率80%时维持20-30 min 就足够了。有研究表明:运动强度适当减小而持续时间适当延长也可以达到较好的心脏功能改善的效果。例如达到个体最大心率60 % ,维持45 -60 min可以取得同样的康复效果。这种较低运动强度而较长运动持续时间的运动方案,更易于为老年心脏病患者所接受。

3、每周运动的频度:每周只要坚持3 一4 次就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4、选择的运动方式:运动方式的选择,一定要个别对待并遵循兴趣的原则。只有患者感兴趣,才可能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并坚持实施预定的康复计划。推荐采用的运动形式:耐力性运动,如徒步,骑自行车,慢跑,打排球(非竞赛性)。须谨慎采用的运动形式:滑雪(寒冷和高山),游泳(温暖 循环负荷),力量性运动(升高血压)。

大家都关注
有问题 @爱问
Powered by 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