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是指北京时间晚上11点到凌晨1点,依据古代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子时为一天的开始,亥时作为一天的结束。
子夜又称子时,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天当中,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子时开始至亥时结束。古时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别称。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天里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人们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辰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在明朝时,就有“夜子时”这个观念。王逵著《蠡海集·历数》:百刻之说,众说纷纭,莫有定论,惟一说类优。以为每刻得六十分,百刻共得六千分,散于十二时该五百分,如此则一时占八刻零二十分。既然有夜子时的观念,便隐含一日始于“夜半”的意思,即始于零时。否则,何必将子时分割为两部份,农历换日是以零时为分界,零点整为一日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