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治疗大肠癌疾病的方法是比较多的,而且有许多治愈疾病的案例。而对于不同部位发生的大肠癌疾病,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的方法,这样才能控制疾病减少大肠癌对于患者的伤害。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大肠癌疾病的临床表现都有哪些吧。
(1)不同部位的大肠癌临床表现的差异:虽然大肠癌临床表现可以出现便血、黏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部包块、腹水、肠梗阻、贫血等多种症状和体征,但不同部位的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可有较大的差异。
如右半结肠癌,由于肠腔较宽、粪便稀,临床较少见到肠梗阻,便血也不多见,而腹部包块、贫血、消瘦、乏力相对较多见。左半结肠癌,特别是乙状结肠癌,由于肠腔迂曲,且相对较窄,而此时粪便已成形,故较易引起肠梗阻,同时便血也较多见。若为直肠癌,还可以出现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大便形状改变等。
(2)大肠癌发病的年龄分布特点:由于大肠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如上海市区居民从45~75岁,年龄每增加10岁,大肠癌的发病率增加一倍以上),因此大肠癌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但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在大肠癌低发区青年人大肠癌十分常见。
(3)大肠癌发病部位的变化特点:在我国大肠癌低发区,直肠癌远比结肠癌多见,可达80%左右至少在胃镜或GI检查结果不能满意解释病人的症状时,必须及时作纤维全结肠镜检查或钡灌肠检查了解有无结肠肿瘤的可能。
(4)大肠癌的多原发特点:如前所述大肠腺瘤具多发倾向,因此由其恶变而来的大肠癌也具较其他器官为常见的多原发倾向,临床医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1)大肠腺瘤患者。
(2)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及其家族成员。
(3)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患者及其家族成员。
(4)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5)Crohn病患者。
(6)盆腔受过放射治疗者。
(7)有肠道症状的人群:由于研究发现无症状者普查中检出的大肠癌约有40%已属Ⅲ、Ⅳ期病人,因此在大肠癌日趋常见的情况下,临床医师切不可对已有便血、大便频数、黏液便、腹痛等肠道症状的病人掉以轻心,轻率地诊断为痔、肠炎等。
(8)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大肠癌的发病率在4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
(9)既往患过大肠癌者2.5%~11%的大肠癌患者在手术切除肿瘤后可在余留的大肠中再长新的原发性大肠癌(异时癌)。其发生率的高低与术后随访时间长短有关,时间愈长发生率也随之上升。
(10)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大肠癌的发生虽然主要与生活方式、环境相关,但遗传因素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以上我们详细介绍了有关大肠癌疾病的知识,相信大家阅读文章后都有所了解了,希望我们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需要提醒大家的对于这种疾病一定要重视,在生活中要时刻关注身体的变化,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疾病,及时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