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感兴趣的问题
三、环境危机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学会成熟 2024-06-14 12:00:27
推荐回答
学会成熟 2024-06-17 10:36:32

从环境危机的发生机制来看,环境危机是由人和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展开和形成的各种因素相互关联而综合作用的结果。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有人类的观念、人类的本性、工业化文明、现代科学技术以及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等。这些因素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共同作用,使环境危机在全球蔓延。

生态环境危机

首先强调,对自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持有怎样的观念,就会引导和影响人类对待自然的实际行为。也就是说,人类怎样认识和看待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会怎样对待自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演变成怎样的实际关系。应该说,建立在现代工业文明形态上的整个现代性的思想观念系统,本质上是反自然、非生态化的,是以人与自然的分离和对立为前提,以人类征服自然、统治自然为价值取向,最终达到自然向人类生成、为人类目的服务的价值目标。这类观念不仅存在于思辨的哲学思想中,也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观念教条。

生态环境危机

生态环境哲学学者指出,导致生态环境危机的哲学思想根源是还原论、方法论、机械化、自然观、二元论世界观、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以及人类征服自然、统治自然的目的论。这些观念是随17世纪西方工业文明兴起而同步形成,并随工业文明的发展而丰富和深化,最后演变成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核心观念;反过来,西方工业文明的蓬勃发展又得益于这些观念的支持。当工业化文明成为现代世界的一种普遍性的文明模式时,这些观念就或多或少地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有着深刻的影响力和广泛的影响面。

生态环境危机

正是在这样的观念和态度的引导和支持下,在工业文明中,人类开始了对大自然的大肆开发与扩张,生态环境危机因此接踵而至。与这些形而上的哲学思想相呼应的,是普遍存在于现代人深层意识或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反自然、非生态化的生态观念。随着资本主义现代生产方式与经济活动方式的全球性扩张,这种观念也成为现代世界普遍流行的一种价值观。还有如“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人是万物的尺度与主宰”的思想、经济生活中消费主义的观念、科技至上的观念等等,都表现着现代人类种种以自然为征服和索取对象的固执与无知。

生态环境危机

需要指出,人类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对人性的分析可侧重于人的自然本性或侧重于人的社会本质。人作为生命体存在的自然本性是有欲求的,并通过其活动满足和实现自己的欲求。这使人与其他动物有共同性,动植物都有生长、存活的欲求,并要在适宜的自然生态系统中以其自身的活动来满足和实现它们的欲求。但是,人类的欲求在量上和质上、在满足和实现的程度和方式上,又与其他动植物相比有内在的差别。在量上,人类有更多和更大的欲求,并且是不断衍生和扩展的。在质上,人类有不同的欲求层次,有与其他动物相同的生命本能的欲求,更有其他动物所没有的属于人自己的各层次的欲求。在程度上,人类不断追求欲求的更大、更高层次的满足与实现。在方式上,人类以自己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和在实践活动中结成社会关系的方式,把自然作为选择、改造与变革的对象,而不像其他动物是以被自然选择、被动适应于自然的方式来满足和实现自身的欲求的。人类的欲求需要从自然界中得到满足和实现,极大化的欲求需要从自然界中得到极大化的满足。由于人类欲求的无限性及无止境的扩张性,使得在欲求驱使下的人类活动就有可能突破自然生态系统可能提供的容纳量和容纳度,从而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的混乱,导致生态环境危机。

生态环境危机

还需强调,现代的工业文明推动了先进工具的发明、创造与使用,把人类的欲求及欲求的满足与实现推向极度,其必然结果是加紧、加快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攫取与利用。这样,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就在所难免了。对人类本性与生态环境危机的关系分析,还应看到人类的另一本性,即人类的智性或智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人类的智能本性使人类的欲求通过物质工具的发明与使用而转化为对自然的改造和征服,使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发生方式、实现方式以及最终形成的实质关系都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自然成为人控制中的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由人建构的关系。今天地球上的这种生态与环境现状,就是人类的欲求与智能结合而谋划的结果。人类内在本性中欲求与智慧的结合,是人类在与自然的竞争中能战胜自然、超越自然,最终反过来征服、统治自然的巨大的力量源泉。一句话,环境危机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彰显的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危机。

大家都关注
有问题 @爱问
Powered by 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