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感兴趣的问题
颗粒群在斜面流中分选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踏踏实实 2024-06-15 08:12:03
推荐回答
踏踏实实 2024-06-17 10:39:40

应用斜面水流进行选矿也是由来已久的,早年多以厚水层在长槽内处理粗、中粒矿石,称粗粒溜槽。水流呈较强的紊流流态,人工操作,目前在选别砂金中仍有应用。现在大量的斜面流选矿则是以薄层水流处理细粒和微细粒矿石,称流膜选矿。处理细粒级的流膜具有弱紊流流态特征,如摇床,圆锥选矿机、螺旋选矿机等属于这一类。处理微细粒的流膜则多呈层流流态,如矿泥皮带溜槽,巴特莱斯-莫兹利翻床等属于这一类。离心选矿机是借助离心力处理微细粒级矿石的,由于流速的增大表现为弱紊流流动。理论内容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矿石

(1)层流斜面流的流动特性和松散作用力

包括:①层流的流速沿深度分布;②层流矿浆流膜的松散作用力——层间斥力。

(2)紊流斜面流的流动特性和紊动扩散作用

包括:①紊流的流速沿深度分布;②紊流斜面流的粒群松散——紊动扩散作用。

层流和紊流

(3)厚层紊流斜面流中矿石的分选

厚水层的紊流斜面流主要处理粗中粒(>2mm)矿石。设备通常为直线的倾斜长槽。为了有效地松散床层并滞留重矿物,在槽内还常设置挡板或粗糙的敷面物,轻、重矿物在沿槽底(或沉积物)表面运动中,重矿物滞留在槽内,轻矿物排出槽外,从而达到分离。

(4)在薄层流膜中矿石的分选

呈弱紊流流动的矿浆流膜,厚度在数毫米至数十毫米之间,多用于处理小于2mm的细粒级矿石。颗粒在流膜内呈多层分布,经过粒群的消紊作用,底部层流边层增厚,颗粒大体呈沿层运动,在这里可称之为“流变层”。流变层以上旋涡迅即形成和发展。在紊动扩散作用下,矿粒群被松散并向排矿端推移,这一层称为“悬移层”。悬移层以上脉动速度减弱,只悬浮少量微细颗粒,称为“表流层”或“稀释层”。稀释层中悬浮的微细颗粒不再能够进入底层,故该层的脉动速度即决定了分选粒度下限,约为30~40μm。进入悬移层的矿物颗粒,在旋涡扰动下不断上下运动,重矿物被底部流变层容纳,剩下的轻矿物则悬浮在该层中。如同在上升水流中一样,颗粒呈“上细下粗、上稀下浓”分布。底部流变层内颗粒处于紧密接触状态。借助剪切运动维持松散。颗粒依自身压强不同分层转移,故这一层是最有效的静力分选区。保持该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剪切速度,对提高重矿物的回收率和品位有重要意义。

选矿摇床
大家都关注
有问题 @爱问
Powered by 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