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顶片帮事故是指矿井、隧道、涵洞开挖、衬砌过程中,因开挖或支护不当,顶部或侧壁大面积垮塌造成伤害的事故。冒顶片帮在井巷掘进过程中经常发生,极易造成作业人员伤亡。
在采矿作业中,最常见的事故是冒顶片帮,约占采矿作业事故的40%以下。
冒顶片帮,支护问题
1.事故原因
分析该类事故的原因主要如下。
(1)采矿方法选择不合理,顶板管理方法不当。如采场布置方式与矿床地质条件不适应,采场阶段太高,矿块太长,顶帮暴露面积太大,时间过长,加上顶板支护、放顶时间选择不当,都容易发生冒顶事故;天井、漏斗布置在矿体上盘或切割巷道过宽,容易破坏矿体及围岩的完整,产生片帮事故。
(2)作业人员疏忽大意,检查不周。根据冒顶伤亡事故分析,只有极小部分的事故是由于较大型冒落引起的,大多数都属于局部冒落及浮石伤人,且大多发生在爆破后1~2h内。这是因为岩石受爆破的冲击和震动作用后,有一些发生松动和开裂的岩石,稍受振动或时间一长马上就会冒落。这时如果正好有人站在下面,将被击中,所以在放炮后应加强对采场顶帮的检查和处理。另外,在节假日前后或停工时间较长后,恢复生产时,也应加强对顶帮的检查和处理。
冒顶事故
(3)处理浮石操作方法不合理。由于处理浮石操作不合理所引起的冒顶事故,大多数是因处理前对顶板缺乏全面、细致的检查,没有掌握浮石情况而造成的。如操作时撬前面的,后面的冒落;撬左边的,右边的冒落;撬小块的浮石,却引起大面积冒落等。有时因为操作员工的技术不熟练,处理浮石时站立位置不当,当浮石下来时无法躲避而造成事故;也有一些事故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冒险空顶作业,违章回收支柱而造成的。
(4)地质情况变化,自然条件不好。如在采矿体中有小断层、裂隙、溶洞、软岩、泥夹层、破碎带、裂隙水等,都容易引起冒顶片帮,在开采中要特别注意。
(5)地压活动的影响。有些矿山在开采后对采空区未能及时有效地处理,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矿山的生产区域不同程度地受到采空区地压活动的影响,容易导致井下采场和巷道发生大面积冒顶片帮事故。
冒顶片帮事故
2.防范措施
根据以上冒顶片帮事故发生的原因,防范冒顶片帮,避免伤亡事故的主要措施如下。
(1)根据矿床地质条件,合理选择采矿方法和采场布置。天井、漏斗等应布置在矿床的下盘,避免破坏上盘,造成片帮。开采时,要严格按采掘顺序,自上而下,由远而近,有计划地回采,尽量减少顶板暴露时间,加快采矿速度,缩短回采周期。
(2)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和作业制度,加强职工安全技术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技术水平。
(3)加强采场顶板观察、检查,加强顶板管理。根据已掌握的地质资料,加强现场顶板管理。同时要对采场矿岩情况经常进行检查,及时掌握其变化规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发现岩石松软时,应及时支护,尽量避免在空顶下作业。
采场和附近作业点放炮后,应仔细地检查采场顶帮的岩石和支护。检查时人要站在安全的地方,由外向里用尖头长钎子或带矛头的长竹竿撬下松动的岩石。检查处理完毕,再通知其他人员进入采场作业。
顶板冒落预兆
(4)注意观测顶板冒落预兆,防止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大多数情况下,顶板冒落之前都会有些预兆,如顶板岩石下沉,支架发出爆裂声、发生折断;顶板岩石发出破裂和撞击声;顶板有岩石碎块掉落,以及涌水、淋水量增大等现象。一旦发现采场有大面积冒顶的征兆,应立即停止采场作业,马上撤离作业区内的人员。
顶板冒落的观测方法有木楔法、标记法、信号柱法等。木楔法就是在顶板裂隙中钉入一块小木楔(或小金属楔),如果顶板变形、裂隙增大,小木楔会自动落下或松动,说明顶板有冒落危险。标记法是将黄泥、油漆、水泥砂浆抹在顶板裂隙上,观察其变化,也能反映出顶板变形情况。信号柱法是在采场每隔7~10cm用兰根毛竹(或木柱)支撑在顶底板之间,如果发现毛竹(或木柱)压裂,发出响声,说明顶板下沉有冒落危险,应立即将人员撤离采场,然后制定安全措施进行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