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感兴趣的问题
为什么说在清朝之前,“宦官”和“太监”是两个概念?
笑淡了就罢 2024-06-16 06:35:04
推荐回答
笑淡了就罢 2024-06-17 10:35:49

太监是古代皇宫中的一种特殊存在,宦官是宫中的一种特殊人物,但是这两者并不等同。

在中国古代,太监虽然也被称为宦官,但是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那么在中国最早的时候,究竟什么是太监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很久以前就有了明确的定义了。

一、在古代,太监和宦官是有区别的

宦官是宫廷中的一种特殊人物,他们掌握着宫中的一切大权,因此被称为太监。

但是要注意的是,宦官并非是现代意义上的太监。

古代皇宫中的宦官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廷的宫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阉人;另一种则是宫中负责给皇帝或者大臣传话或者照顾皇帝饮食起居的人,比如太监。

而对于宫人来说,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太监来做传话或者伺候自己的人。

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宫人们与太监之间是有一定区别的。

不过虽然在皇宫中有这么一种特殊存在,但是太监并不都称为太监。

二、从汉魏到清代的宦官和太监之间的差别

汉魏时期,在皇帝的宫廷中专门负责管理宫内事物的是宦官,而被称为太监的则都是一些宫中比较特殊的人物。

这种称呼到了清朝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宫廷的权力斗争激烈无比,所以对于那些宫廷中地位比较高、身份特殊、拥有特殊权力和地位的人物来说,就需要有一个人来担任。

所以在清朝时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太监这两个字用在不同场合。

三、清朝之前,太监是指宫中地位较低或没有太大权力的女性,也就是女官

所以说,在清朝之前,太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太监的主要作用就是负责侍奉皇帝和后妃。

而宦官则不一样,宦官主要负责宫内一些重要工作。

四、清朝时期,太监也是一个贬义词,但它却可以指代所有人

而到了清朝,皇帝则不能直接称呼宦官为“太监”,只能说是“内监”,但是它的意思却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太监”有着很大不同。

“内监”这一词一般指地位较高、权力极大的官职,在清朝时期被称为“太监”。

比如康熙年间有一个大臣叫陈廷敬,他在担任内务府总管时因其在内务府管的最大官员——司礼监掌印公事,于是便被称为“司礼监掌印太监”。

而到了慈禧当政时,又将这一官职改为“内务府掌印太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务府掌印太监”。

其实清朝时期的宦官和太监都可以被称作宦官和太监,但是在古代人眼里却是有贬义含义的。

五、总结

在中国古代,宦官和太监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

宦官就像古代皇帝身边的一种特殊人物,他的地位很高,而且他可以为所欲为,可以任意地杀害大臣甚至是皇上。

而太监就像宫女、侍女、太监这种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没有自由、也没有尊严的。

大家都关注
有问题 @爱问
Powered by 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