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感兴趣的问题
好氧堆肥的工艺控制参数
海以南不再蓝 2024-06-13 20:35:02
推荐回答
海以南不再蓝 2024-06-17 10:38:40

堆肥技术是资源的回收与利用技术,它产生的最终产品是有机肥,而有机肥的质量由发酵的工艺条件和污泥性质决定,因此操作和控制堆肥工艺在好氧堆肥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污泥好氧堆肥

01原料

很多物料都可以作为堆肥的原料,但不是任何原料都可以通过好氧堆肥获得合格的有机肥产品。好氧堆肥过程是利用好氧微生物的活动来降解和转化有机物,所有影响好氧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素都会影响堆肥过程,最终也影响堆肥产品质量。在原料中需要控制的指标和参数主要有碳氮比、含水率、空隙率、pH值和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

污泥好氧堆肥

02通气量

污泥好氧堆肥需要良好的通风供氧条件,通风量的多少会影响到微生物的活动程度、有机物的分解速度、物料含水率以及颗粒的大小等。运行良好的污泥堆肥系统通常需要充足的供氧能力、氧气在物料各处的分布均匀以及通风与干化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好氧堆肥化过程需要大量空气,一方面生化反应需要氧气,另一方面排气又可将堆料中的热量和水分带出,维持适当的生化反应条件,因此控制通气量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堆肥化的不同阶段,通气目的不同。堆肥初期堆料中易降解有机物含量高,有机物氧化分解迅速,料堆温度可上升到70℃以上。增加通气量可以为微生物提供所需的氧和维持良好的生物生存环境,使堆体中的氧含量保持在5%~15%,但如果通气量过大,则所产生的热量大部分被带走,使嗜热细菌活性降低,反而使生物降解速度减小;通气量过小,被带走的热量少,长时间保持高温,造成供氧不足,发生厌氧发酵,有机物分解量减少。当进入堆肥后期,有机物被基本分解完,通气主要是为了减少堆肥产品的水分,使产品便于贮存,可适当减少通气量。

污泥好氧堆肥

由于堆肥不同阶段的优势微生物不同,各阶段主要发生的生化反应也不同,所以各阶段需要的通风量也不同。为了能尽量降低能耗且还能满足微生物需氧量要求,目前的堆肥工艺主要采用时间和温度联合控制的方式来调整通风量。有研究表明,发酵温度在55℃时的氧气浓度以5%~15%为宜,此时通风量应设置在1.5~2.0m3/min,堆肥后期的通风量需要加强,以减少臭气并降低肥堆的温度。

03温度

温度是堆肥化过程需要重点操作控制的参数。不同的微生物适宜生产的温度范围是不同的,不同的温度情况下,可以生存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也不相同,这就造成不同温度情况下其对有机物的分解能力存在差异。

发酵反应的初期,主要是嗜温菌起作用,其适宜温度为30~50℃,随着堆料温度的升高,逐渐被嗜热菌所取代,其适宜温度为45~65℃,温度会直接影响有机物的降解速度,所以一般温度应控制在45~65℃,微生物活性最大时的适宜温度为55~60℃。微生物的分解活动还是一个放热过程,若不加以控制,堆料温度可达75~80℃,此温度下微生物的活性会急剧降低,有机质会被过度消耗,产生的堆肥品质会降低。如果温度过低也不利于微生物的活性,例如微生物在40℃左右的活性只有最适温度时的2/3左右,温度过低会导致发酵时间延长。

污泥好氧堆肥

堆肥化温度控制的另一目的是杀灭堆料中的病原菌、寄生虫卵和杂草种子,堆肥化过程若能24h维持在60℃以上,即可达到无害化目的,但根据美国环保局(EPA)的规定,深度灭菌的标准是条垛料堆内温度大于55℃的时间至少15d,且在操作过程中至少翻动5次;对强制通风静态垛系统和发酵槽系统,料堆内部温度大于55℃的时间必须达到3d。堆肥化过程温度的控制常通过调节通气量来进行,堆料成熟后,料堆温度与环境温度趋于一致,一般不再有明显变化。

04搅动频率

搅动的作用是使空气填充到堆料固体颗粒间的空隙内,使空气与堆料均匀接触,从而使微生物或者充足的养分,也可以促进水分的蒸发。搅动频率对堆肥过程有明显影响,在堆肥的开始阶段,氧气消耗量很大,理论上固体颗粒空隙间的氧气在30min内就会被耗尽,但在实际工艺操作中,每次发酵的持续时间只有几天,一般2天搅动1次,但实际的分解效率不会下降,发酵也能继续进行。但是对有机质含量比较高的污泥,在堆肥初期则需要较为频繁的搅动。

污泥好氧堆肥

在堆肥后期的搅动会导致堆料温度下降,一般的搅动主要在加料开始到分解率下降这个阶段进行,不同的发酵装置,搅动的频次也不同,一般从连续搅动到1~2d进行1次搅动不等。温度也可以作为判断搅动的指标,一般当堆心温度在55~60℃时可以开始搅动。

05发酵时间

发酵时间主要是从加料开始到有机物分解停止,也就是CO2停止产生的时间,通常可以以堆料温度达到最高温度作为标志。发酵时间会受污泥种类、机械脱水时加药种类以及堆料前处理方法影响而不同。采用常规发酵槽系统,正常发酵顺利的情况下,各发酵系统的时间相差不大,一般都为10~15d的发酵期。

大家都关注
有问题 @爱问
Powered by iask.com